尼克尔镜头设计的“核心” 是什么?
开发统括部大下
在上次访谈中提起过镜头反映了它们的设计师各自的个性。每一款镜头的个性背后,都有尼克尔镜头的稳固的特性作为支撑。虽然尼克尔镜头的设计哲学并没有明文规定,但新入公司的职员必须用约1年的时间来接受集体培训。而对于中途分配来的职员,也会由前辈一对一地对其教授尼克尔镜头的像差平衡。

大下 孝一 (Oshita Koichi)
株式会社尼康 影像业务部
开发统括部
1962年出生于广岛县。从儿时起就喜欢观看星星,并因此兴趣于1985年进入日本光学工业株式会社(现株式会社尼康)。担任的设计工作为用于NIKONOS RS的R-UW AF 28mm f/2.8镜头。此后担任过取景器、可更换镜头和用于COOLPIX照相机的镜头之设计工作,现在从事1尼克尔镜头的设计工作。由他设计的可更换镜头有AF尼克尔85mm f/1.4D IF和Ai尼克尔45mm f/2.8P。
开发统括部原田
我们对“具有尼克尔特性”的像差平衡有明确规定,但谋求像差平衡的方法却因设计师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设计师必须在满足了“具有尼克尔特性”这一基础上才能发挥各自的个性。这其实很困难,但却又富有乐趣。

原田 壮基 (Hiroki Harada)
株式会社尼康 影像业务部
开发统括部
从高中加入美术俱乐部时开始摄影。购买相机是1950年代的皮腔照相机。从冲印出的照片中感受到的立体感,从此成为了他对镜头的评价标准。在大学攻读物理时,整整6年不去上课,总在摄影部的暗室中闭门不出。进入尼康后从事了3年步进曝光机的技术开发工作。此后,按本人的请求被调动到光学设计部门。担任的工作是AF-S 24-70mm f/2.8G ED镜头。又通过AF-S 24mm f/1.4G ED、AF-S DX 55-300mm f/4.5-5.6 G ED VR、AF-S 35mm f/1.8G ED以及取景器方面的工作积累了经验,并倾力于这次的AF-S 24-70mm f/2.8E ED VR镜头开发工作。在个人生活中主要使用60~90年前的大口径镜头。
开发统括部大下
另外一个重要的事项是要将定下的设计性能目标落实在产品中。我们的工作不单单是设计,能否制作出符合设计意图的产品,能否拍摄出满足设计目标的照片才是重要的。因为用户们购买产品时看的是拍摄效果而非设计值。
从设计到制造的长远路程
开发统括部原田
和制造团队之间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并且需花费时间。
例如,大口径的低色散和非球面镜片需要依靠一线技师的熟练技能才能完成,所以我们从设计的初始阶段就开始紧密合作。
开发统括部大下
在和制造团队合作的同时,镜头设计师和机械设计师、电子设计师在设计上的商讨也是很重要的。安置马达、放入电子部件等零件以及如何保持镜头运作等是机械设计师的工作。如果在这方面进行得不顺利,在光学方面考虑得再周全镜头也是完成不了的。电子工程师在自动对焦速度等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个人喜欢什么镜头?
开发统括部原田
我个人偏好于自己正在研发中的镜头。虽然还不能展现给大家看,但我现在喜欢的是我自己设计的FX格式的35mm f/1.8镜头。f/1.4镜头和f/1.8镜头的速度不同所以在价格上差异很大。正因如此,我在实现镜头的高性能方面下了一番功夫。比如,对于清晰度、色差、虚化效果的平衡,我通过OPTIA测定仪加以分析,还着重考虑了重量、大小和25cm距离之间的平衡。而f/1.4镜头能够展现出的虚化效果。所以,我想大家都应该来试一试不同虚化韵味带来的拍摄乐趣。

AF-S 尼克尔 35mm f/1.8G
开发统括部大下
我个人经常使用的是这款老镜头――尼克尔28mm f/1.4。在我看来,在28mm镜头中,虚化效果如此明显又精美的莫过于这款镜头了。我拍摄的是天文照片,使用f/1.4还是使用f/1.8,拍摄效果会相差很大。尤其是在拍摄流星时,快的镜头是重要的。两款镜头能拍摄到的流星数量太不同了!

Ai AF 尼克尔 28mm F1.4D
开发统括部原田
这是一张我用35mm f/1.8镜头拍摄的照片。圆月的晚上在家喝清酒时圆月倒映在酒杯里。因为这款镜头可在近至约25cm处进行拍摄,所以能很轻松地拍摄此类照片。
尼克尔镜头设计师的1天
开发统括部大下
尼康从很久以前就这样教育镜头设计师:要成为一名尼克尔镜头的设计师,先必须自己去拍摄照片。所以有时会组织设计师们外出拍照。很多镜头设计师一开始拍摄,就会没完没了地执着于研究如何将自己的想法或这灵感融入到设计中。
开发统括部原田
设计师门有时连喝咖啡休息的时间也一直在讨论有关镜头和设计的话题。在这样的对话中经常会冒出些点子来。且不说好坏,设计师门通过自身在拍摄时的需求来着手设计,我们很多设计师都会亲自去试拍。
开发统括部大下
我们正致力于将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个人技术知识和点子在小组中共享,并不断地充实尼克尔的开发哲学。
镜头设计时的重要事项
开发统括部原田
在镜头设计的初始阶段,就像是攀登一座看不见山顶的高山。有时,认为是条正道开始攀登,但在中途却发现似乎无法到达山顶。是暂且先下山再寻找新路重新挑战,还是继续坚持攀登旧路,此时的判断是存在个人差异的。研发新规格的镜头就如同是寻觅一条新的路途。一次尝试就能找到新路的概率很少,一般都要多次遭遇无法克服的悬崖或是滑落下来。一条看似像动物通道的小路,却能出乎意料地攀登得更高。虽然不是登山家,这时也会感到:嘿,我成功了!许多前辈设计师们也是这样,通过一些不合乎当时常情的途径寻找到通往山顶的光明大道。为了能实现这样的设计手法,我注重拥有思考多种途径的开阔视野及失败时也不泄气的乐观精神。
开发统括部大下
是啊!确实好比登山。另外,制作镜头或许也可以说是一种艺术。我并非说我们制作的镜头是艺术作品,而是说当摄影师通过这些镜头拍摄出一张秀美的照片时才形成一种艺术。我总是思考什么样的人会用这款镜头拍摄什么样的照片?一边考虑这些内容一边进行镜头设计,这样的过程真是太美妙了!